在内江资中县,几年前我亲自操刀设计了一座专门保存血橙的保鲜库,这段经历现在想起来,仍像陈年老酒般回味无穷。这座冷库可不是随便建着玩的东西,它是一场技术与市场现实的较劲儿。血橙在资中甚至整个四川地区,那可是出了名的金贵,又香又嫩,但偏偏特别娇气,采下来没几天就蔫了,果农们为这事儿都愁白了头。
说句掏心窝子的,当初接下这个活儿,不少朋友笑我是在玩火。毕竟,每平方米700到900元的保鲜库造价,可不是闹着玩的。但我知道,如果这保鲜技术跟不上节奏,血橙卖不上价,果农们的钱打了水漂,我们这些搞制冷的面子往哪搁?
清楚记得第一次带资中的陈老板去看样板库时,他围着冷库转了又转,掏计算器算了又算,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。可一年之后,我再去拜访他,这家伙兴奋得像中了彩票似的,说:“现在市面上想找这么新鲜的血橙,能有几个?咱的库房可帮了大忙!”
说起当时建库房的情景,那段日子真是酸甜苦辣都有,尤其是挑选保温板材、精准调校制冷系统这些活儿,白天黑夜地折腾,每攻克一个问题,都跟打胜仗似的,有种说不出的痛快。
或许你心里也嘀咕,这花出去的钱到底值不值?看看陈老板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,销量翻倍、利润大增,答案恐怕早就明摆着了。
市场是残酷的,但对技术和眼光的坚持,终究不会亏待愿意往前迈一步的人。